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香港硕士文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香港硕士文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郑振铎是谁?有哪些关于他收藏的故事?
  2. 什么是文创产业?成都有哪些文创产业,发展究竟如何?
  3. 元青花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

郑振铎是谁?有哪些关于他收藏的故事?

【文藏来答】文物作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经济价值的历史遗存,珍若拱璧,稀如星凤,「还珠于民」的文物捐献则具有更为特殊的贡献和意义: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能接触、欣赏到我国灿烂光辉的文化;一方面又以国家的力量,加强了文物的保护与研究。而从博物馆方面来讲,文物捐献与博物馆藏品的充实、藏品序列的建立密不可分。

郑振铎像

香港硕士文博,香港文科博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建立在清宫旧藏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但是建国初期故宫藏品序列中陶俑、善本碑帖、宋元书法绘画等项目并不齐全,正是在郑振铎、张伯驹等捐献者的无私帮助下,故宫藏品序列逐渐完善、丰富。对于这些捐献者的嘉行懿德、仁心义举,故宫从未忘记……

郑振铎先生出生浙江永嘉(今温州市),受家庭影响,他早年便投身爱国运动,之后一生的事业无论是编辑出版、文学研究,还是之后的文物考古也都是围绕着爱国和文化两方面进行的。

他收购香港文物,避免国宝流失;收集古籍善本,保存祖国征献;编书著书,弘扬祖国文化,纵观郑先生的一生,他无时无刻没有忘记他热爱的祖国,没有忘记保护传承祖国文化的赤子初心。

香港硕士文博,香港文科博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郑振铎的「焦虑」源自他对保护中国古代文物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他早年以文学出名,后来他逐渐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文物考古上。他的这一兴趣的变化曾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访问他的文章,题为《从文学转到考古的郑振铎》。该访问还附载了郑先生提供的《唐代贵族的出行》和《北魏时代的妇女》两幅陶俑照片。这两件陶俑,就包括在他以后捐献给故宫的大批陶俑之中。

什么是文创产业?成都有哪些文创产业,发展究竟如何?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香港硕士文博,香港文科博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高冷范儿”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涌入游客25.3万人次,化繁为简的蜀绣产品勇闯时尚圈愈加受瞩目,熊猫邮局旗舰店首创单日销售额5万元纪录,而诸如此类曾面临传承困境如今却成为亲民“爆款”的现象级呈现,其背后则是一场异曲同工的转型创新试验。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具有高知性、低污染的文创产业在充分发掘、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成都就将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作为重点深入发掘,得到了受众的喜爱。

8月,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办的“天府成都 文创未来”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上,成都再次揽下大单,展现了文创产业超强“吸金”能力

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历史机遇,吸引了一大批港商前来投资布局。活动集中签约的14个项目,覆盖了文创的多个领域,其中,文体旅游类项目3个,协议金额94.8亿美元传媒影视类项目3个,协议金额4.6亿美元;文旅康养类项目1个,协议金额17.99亿美元;文创科技类项目1个,协议金额16亿美元;演艺***类项目1个,协议总金额1.87亿美元;文化创意类项目1个,协议金额1.2亿美元;文创旅游类项目2个,协议金额60亿美元;及其他文创平台合作2个。

同时,这一批港资项目不少都已经有了落地成都的时间表。其中,中国泰集团将在都江堰建设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上主题乐园,占地近200亩,拟在10月开工;稼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工建设剧院,并全新编排驻场演出的大型中国风情秀《PANDA!》,预计2019年初就可以跟观众见面;香港华侨城有限公司将依托洛带古镇老街,提档升级现有景区并扩容建设一个3平方公里的全新旅游区;艺文中国联盟将与成都传媒集团协同打造“文化新生态集群”,未来该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超100亿。

就是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五大文创集聚区助力文创产业发展

7月,成都发布《成都市产业发展***》,提出将把该市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创中心城市,重点做深做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根据成都的目标,201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650亿元,力争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GDP比重达到12%。成都还规划了多个文创集聚区吸引相关领域人士和企业入驻。1. 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

2.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

3.人民南路文创金融集聚区

4. 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

5. 安仁文创文博集聚区

从打造文旅街道到创意园区,再到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每个阶段,成都都为全国输送了文创的成功范例.

目之所及,近年来文创产业成为资本风向标。文创产业是政策与资本的“新宠”,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1万亿元产值。

成都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都”。国家文物局与成都市人民***正式签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战略合作协议》。“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都***博物馆。IF落地成都,与阿里音乐等30余家国内知名音乐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和项目对接。2016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14.67亿元,城市票房排名全国第五;演艺***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演出总项目仅次于北京上海,销售票量排名全国第三。成都获得“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 “中国手游第三城”的美誉。

元青花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

元青花是肯定存在的…但我并不太在意这个问题,只要手里的藏品具备时期的民俗文化信息,具备那个时期的工艺,技术,青花用料,胎土用料等一切都不需要去争论,比如公认景德镇的元青花是最纯正的工艺,胎骨土质为高岭土,那么首先就应该知道这种土的特性是什么,这几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将高岭土的胎质发布一下…😂

元青花肯定是存在的啊,虽然时间短但是在中国的瓷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元青花民间是存在的,但是完整器不是很多,运河两岸的城市开发元青花瓷片时有出土,这就证明当时还是比较多的。


因为没有记载,没有正史的记录,没有代代传承,就否定元青花的存在?即使有传承下来的,还是因为没有记载而被排斥,就否定元青花的存在?这种判断很是可笑,当代大量瓷片和完整器物的涌现,科技检测手段的应用,证实了元青花的存在,民藏中应该有大量元青花的存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成化天字罐,鸡缸杯民藏中也不少,不至于说就那么几件,好像非得个把亿才能买到;还闭着眼说元青花世界上一共就几百件,国内基本很少的言论,误导了几代人。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从萌芽,成长到鼎盛,衰落,都有一个过程,既然我们感叹永宣青花的璀璨,难道就要否定元青花的盛开吗?


我是金玉收藏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说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稍微了解瓷器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人们一度以为元代是没有青花瓷的。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人们对青花瓷器有一个误识--元代无青花。纠正这一“误识”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两个外国人:一位是英国的中国古瓷专家霍布森,一位是美国的中国古瓷专家波普。而他们纠正这一误识的主要根据就是1929年从北京古刹智化寺流失到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两件铭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即元青花标准器——“至正瓶”。

这对瓷器,或许很多人知道它的出处来历以及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或许更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它又为什么会在那里!今天的故事要从这个外国人说起。这对青花瓶高达63.6厘米,造型修长挺拔,青花发色苍翠明艳,从瓶口至瓶足由上至下满绘九层不同的纹饰,几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瓷器上绘画的全部元素,如龙凤、海水、蕉叶、扁菊、缠枝、云纹、杂宝等,具有最典型的元青花艺术风格。而更重要的是,瓶颈上部带有一段异常珍贵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正是这段绝无仅有的书写于公元1351年的铭文,使这对大瓶成为了最真实可信的,也是唯一的断代证据,为元代景德镇陶瓷制作的诸多谜团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元青花被业界承认以后,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著名的鬼谷子下山,拍出2.3亿。

所以说,元青花不但存在,而且是精品,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硕士文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香港硕士文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