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香港矫正学校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香港矫正学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教材称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

教材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

首先纠正一下,此“变态”非彼“变态”!

在生活中,“变态”是一个骂人的词。但是,在精神心理学领域,“变态”是一个中性词,是指心理状态从一个“态”变成另外一个“态”。就像生物学上,把蝉的幼虫蜕变成蝉,也叫“变态”一样。

香港矫正学校,香港矫正学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不要认为教科书把同性恋描述为“性变态”,就认为是在侮辱同性恋。

其次,同性恋是否是“性变态”呢?

根据上面的定义,“变态”要有一个“变”的过程。就是说,如果同性恋是天生的,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性取向,那么就不是“变态”。如果,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是一个异性恋受到一定的心理***后,转变而成的,那么同性恋就是一种“性变态”。

香港矫正学校,香港矫正学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尽管,现在国际主流精神心理领域,不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结果。但是,坚持不同观点的力量依然强大。

同性恋不是“变态”,已经是主流观点,但是不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学术领域,容忍不同的观点,本身就是学术进步的表现。同性恋能够被正名,即是精神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也有着社会文化运动推动的因素。因为社会文化运动的参与,“同性恋”不是“性心理障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任何怀疑这种观点的人,哪怕是纯粹的科学探讨、学术研究,也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压。

香港矫正学校,香港矫正学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我认为这位女大学生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写信给相关的编审部门。而不是以所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一个学术观点之争。

说句心里话,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还挺纠结与焦虑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为何不能够多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呢?

我们为何不能在科技、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等领域来一场质疑与大讨论呢?

偏偏在“同性恋”和“性变态”这些问题上去纠结,有何意义?

我想,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看法,尽管有些地区和国家已经认同了。

这位女大学生认为,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用。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

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女大学状告了出版社。

至于结果如何,应该很快就会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通过这件事,老穆忽然想到了一些问题。

出版社的说法没毛病,从心理学角度就是变态啊,心理学还有变态心理学一门,这种说法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变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学生的反应只能证明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要么她啥都不懂,要么就是故意找茬,要么就是自己是同性恋却没勇气面对,看到每句话都仿佛被人踩了七寸。

016年,广州一名大二女生“西西”(化名)发现,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她认为有关内容具有错误和误导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多次与出版社联系,希望再版时修正这项内容。

不过,该书于2017年再版时,虽然修改部分内容,仍存在不少类似说法,西西便向***提出诉讼。该案经两次延期后,终于确定于2020年7月28日在江苏宿迁宿豫区人民***开庭。

西西提供的2013年版教材显示,当中将同性恋与异装癖、恋物癖和窥阴癖并列为“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又称同性恋是“***方面的一种紊乱或***对象的倒错”。

西西表示,该书2017年再版后,仍然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并保留将“性取向出现偏差”解释为“不恰当或错误的性信息”等说法。她指出,在世卫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用。

2017年7月,她以“该书内容存在多处自相矛盾、错误、误导、语句不通顺、语病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为由,向宿迁市宿豫***提诉,状告出版社及销售该书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京东网购平台)及其广州分公司。同月17日,宿迁市宿豫区***宣布正式立案。

据新闻媒体报道指出,该书由***院侨务办立项、彭磷基外招生人才培养改革基金资助,于2013年8月首次出版,编委会主编之一是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将星教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矫正学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香港矫正学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