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香港翻译博士留学几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香港翻译博士留学几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好毕业吗?
还算好毕业。
毕业是否顺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学业能力、研究方向、导师指导、团队氛围、学校支持等等。博士阶段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和耐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如果你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那么毕业是有可能顺利完成的
清朝最早一批留学生,15年计划,为何9年就回归?
今天我们来聊聊清末的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在建立江南制造总局时,让容闳从国外代购了一批机器,结果机器买来了,结果因为很多人不懂洋文,也不知道相关的专业知识,容闳教起来是相当费劲,甚至是毫无进展。
于是,这位当时留学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就向曾国藩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送一批留学生去欧美学习,将来回国可学以致用。这个提议引起了曾国藩的重视,他向朝廷递上了这份请求,当时同治大笔一挥就签下了:依议。
从1872年至1875年,清***分四批,共派遣了120名留学生,平均年龄只有12岁。
当时选拔的条件极为严格,即便最初没有人报名,清***也没有降低选拔的标准:
凡肄业学生必须身家清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其身体孱弱及废疾者概不收录。凡挑选以年在10岁至20岁为率,凡12岁至14岁者择其文理略通即可入选,其15岁至20岁必须中国文理通顺及粗通洋文、略解翻译方可入选。
最终,还是有一百来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报名,其中近七成是广东人,而广东人中,有近一半是来自香山县。
当时是公费留学,还给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两年的生活费,预计将留学15年,可在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中途夭折,这又是为什么呢?
清***当时派留***童打的如意算盘是:留学生的思想和政治保持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在此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搞到手。
我们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普遍只有10岁到16岁。在美国,他们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言,这样的环境十分容易美国化。
留学生***的起因
1870年(同治九年),容闳(五品同知)建议曾国藩,建议由***出资,选派学童赴美留学,学习美国先进技术。
此时是洋务运动时期(1860年-1894年),于是容闳的建议,受到洋务派的曾国藩***纳,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上奏,经过筹备,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选派学童三十名(年龄是十岁至十六岁,),四年一共选派留学生120人。原本洋务派的***是:学习十五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八月十一日,安排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带领第一批学童赴美留学,一共三十人。这就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说来话长,(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底,在香港的美国人,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想带几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最后带走的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个人去美国留学,容闳后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当然不是官费。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死因脑溢血。而之前一直是两宫慈安和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这就是意味着,这一年慈禧一人独揽大权。而慈禧应该算是顽固派的代表。
经过南北战争,实现真正的统一,并且进入工业化,开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留美学生受到美国新思想和文化影响,在所难免。
监督陈兰彬思想守旧,却偏执的认为留美学生的“西化”行为,会引起对清王朝背叛,所以上奏朝廷,告发副监督容闳将留学生带入歧途,留学生在美国行为放荡不轨。
于是1876年(光绪二年)清廷调任陈兰彬为驻美公使,容闳为副使。由陈兰彬推荐的翰林吴嘉善继任留学生监督,管理学生。
然后就发生了,吴嘉善在任监督期间多次上书总理衙门,表示留美学生“行为放荡,淫佚无束,信奉***,剪长辫,穿西装”,学生继续留美有害无益的言论等等....后***考虑是否撤回留学生,问这几位负责人其想法,吴嘉善表示赞同,又接着联合陈兰彬,上奏清廷,要求赶快撤***留美学生,防止思想受毒害。李鸿章的意思是,撤一半留一半,学有所成的撤回来,其他留下来继续,陈兰彬则主张全撤。陈兰彬和吴嘉善主张受到清朝顽固派的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翻译博士留学几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香港翻译博士留学几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